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玉面茶神

一茶油喝古纯而悟......(转帖)

[复制链接]

1万

1649 小时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版主

积分
10878
发表于 2012-7-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不接待,团进团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28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回帖

会员

积分
64
发表于 2012-7-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得多少才叫团呢,大概多少费用啊,有没有团购价啊76师傅^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3026 小时

在线时间

6659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1140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ll076 于 2012-7-2 10:09 发表
帅仔,王子山上己无人居住,曼松老寨都己搬出来了,除了寻奇谁还往这山上爬啊,那两棵幸存的古茶树,还不够山神们尝鲜呢," />

看看一份茶坛上的忽悠贴!晕!
1953年开始,倚邦茶山缓慢恢复发展。至今,倚邦茶山尚存古茶园4000多亩(其中有1000多亩小叶种),年产干毛茶40多吨。但历史上以贡茶出名的曼松,现只剩下200株左右的古茶树了。
羽觞挂帆会嵇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28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回帖

会员

积分
64
发表于 2012-7-4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茫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6869 小时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版主

积分
13466
发表于 2012-7-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_chow 于 2012-7-1 19:53 发表 茶淡至无味处,可嚼《菜根谭》之余香。好像没提到古纯呀。

以前没有化肥农药的,有没有台地的说法更不得而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发表于 2012-7-1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玉面茶神 于 2012-6-26 19:48 发表
    话说,天下有非常之事,必出非常之人!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直至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伟人。

    粗鄙如吾辈草民布衣只可仰望星空,俯卧大地而已。俗世之无奈,皆
因凡人有七情六欲,柴米 ...


夏蝉伴眠,夜蛙随读
喝茶喝出这意境那真是高人矣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12-7-15 13:17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3026 小时

在线时间

6659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1140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心月 于 2012-7-15 13:12 发表


夏蝉伴眠,夜蛙随读
喝茶喝出这意境那真是高人矣" />  

竟然没看到“天心月”前辈兄的回帖,罪过!请茶!
羽觞挂帆会嵇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1649 小时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版主

积分
10878
发表于 2012-7-1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20 小时

在线时间

60

回帖

会员

积分
64
发表于 2012-7-2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何恨?有晨鸟来歌,夏蝉伴眠,夜蛙随读。夫天下碌碌之辈,庸庸之流何害于己哉?!”玉面熊 原来如此洒脱性情之人 今儿个妹妹见识了 久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6869 小时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版主

积分
13466
发表于 2012-8-2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玉面茶神 于 2012-6-27 13:51 发表

K兄,论茶时,为啥老说“茶禅一家”呢?难道“道家”不喝茶?“儒家”不喝茶?这是小弟不明之处,望兄赐教!" /> " /> " />
佛性本无南北分,
菩提明镜非树台;
明心见性顿胜渐,
始知六祖是慧能.

这楼歪的,继续讨论茶的话题,转一段文字。。。

人们用茶几千年,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三味”与“三昧”。
  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之味。
  茶之为饮,从口而入,滋味甚丰,氨基酸为鲜味,茶多酚为涩味,是收敛的滋味,而咖啡碱则为苦味,刺激最为强烈。
  公元八世纪,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继而人们在品评滋味的同时念经读书,领略茶的第二味即趣味,也就是鲁迅先生少时就学的“三味书屋”中的“书味”。其体味同样是陈椽教授所著《中国茶业通史》的史味之味,而阅读藉茶说话的散杂文或诗词曲赋等,更产生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醯醢之味。
  茶的信仰之味,集道、儒、佛为一身,有较形象的描述,即儒冠、佛袈、道履。
  早在道教创始的萌芽期,道士们便崇尚神仙,向往天人合一,茶为最重要的祭品,视为人道通往天道的桥梁,茶即具有了浓郁的道味。
  汉唐盛世,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传入中华大地,信众云集,念佛打坐无一不以茶解困、净心,久而久之便成茶佛一家、禅茶一味。茶可以呵护、伴同众生,到达超凡脱俗的“般若”彼岸。
  以孔丘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派,崇尚“孔孟之道”,以社会现实为平台铺设自己的主张,认为承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茶,就有类似的历程:原本生长在大森林的下层,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幼芽初发,便被残酷地摧折,然后火焙电烤、百般揉搓,直到品评才在杯碟中展现风姿,散发苦难的超凡芳香。
  儒家要求人们志洁身廉、倡导“君子之交淡若水”。贤士相聚,茶临其境,宁静而致远。
  茶之“三昧”少见文书多为意会,它在宗教意识中为一种奥妙的境界,具有巨大的包容。茶便包容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成为三昧的共同载体,“三昧”也自然成为茶的独特内涵。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是人们生存的第一物质需求,为人间“一昧”;“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是人修身养性、怡情悦志不可或缺的一角,为二性之“昧”;茶道、茶礼、禅茶通灵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茶的三味和三昧,人类无价之宝!在现今如此发达的地球上,在人类发现和利用的所有原生态物或高科技产品中,无一能与茶相比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6-18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