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908|回复: 114

《实战普洱茶---泡茶之术》

[复制链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发表于 2009-8-20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战普洱茶------泡茶之术

                                                                  原野的风

    泡茶是“术”。这个“术”是冲泡技术。结合人的思想认识,是可以升华到艺术层面,或进入更深一层的精神境界。纵观各地已在寻“道”的茶客,如果忽视泡茶之术,那也只能是臆想和空谈;作为普洱茶界的各地茶人、资深玩家等如果不对普洱茶的泡茶之术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只盯着山头原料生长状况、制程合理和仓储存放等这几项时,也只能是顾此失彼,难登大堂,也难以对公众进行正确影响和引导。

    这里所说的术,是注重内在的实质性的实用性强的技术,而不是一些外在的,观赏性为主的“泡艺”。

    泡茶之术,看似简单,但如果想泡出一杯稳定表现、滋味纯正、风韵悠扬的普洱茶,那泡茶方式就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技艺,当中也相应要求一些技巧和基础认识。


DSCN0702.JPG


    有人也许会认为,好茶随意泡就行,在茶事中应该注重的是人与茶之间的精神境界,环境空间的艺术层面等,加上焚香、挂画、插花,古琴等“四艺”里再加入了茶后,就已算入了“茶道”。我反问,就这样吗,单纯只谈精神不要求茶滋的稳定表现,能入“道”吗,就如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音乐家却连歌都唱不好,如何能成为音乐家。仅能泡出茶的七分味道的,永远不能了解茶的九分滋味。所以我要说的是:把茶泡好,是体悟茶境的本体;把茶泡好是茶道追求的必然途径。
    如果不亲手泡茶,那也就不必再谈喝茶、品茶和享受茶带来的乐趣。每一个普洱茶爱好者,都必定泡过普洱茶,但能否有个相对稳定的泡法,泡出来的茶表现是否合理达意呢。在 这文章里,我把自己的认识尽可能地写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


    泡茶不是试茶,也不是选茶,而是如何喝好手里的一款普洱茶。

    记住,无论多好的泡“术”只能是较完整地体现“好喝”,而不是提高茶质。

    与其它茶类相比,首先,大家要理解普洱茶是一种“动态”茶,在制程里分为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及毛料散茶;在时间作用下的陈化中,分为新茶,进入转化过程中的茶和茶性相对稳定的老茶;在外形上分为饼茶、砖茶、沱茶、其它形状和散茶;按茶树的生长状态可分为台地(茶园)茶、大树茶、野生茶,因为这些不同因素的特殊性,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冲泡方法。

首先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准备篇;冲泡篇;感受篇。




准备篇



    为何把准备工作中专门列为一个篇章,这其实对于冲泡普洱茶来说是很必要的。如果前提的条件准备不充分,那将会严重影响着正常的冲泡效果。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择水、选器、茶的前准备

    水是茶之母。所以谈到泡茶必先要择水。

    择水:目前在各地的品茶活动中是最难统一的,因各地地质不同,取水的渠道不同,水源的优劣不同等,所以没法进行要求统一,据目前接触的水源来看,我最喜欢用一些高于地平线的山泉来泡茶,其甘洌,清甜,爽活等的确有着不凡的表现,当然,这类山泉水最好是经过检测,适合人饮用的才行。这里的择水,只要求尽量选择干净的,新鲜的,酸碱度在6.8~7.2之间的适合人体需要的中性水,硬度(PPM)在70~80以下的软水。PH值在7.2以上的碱性水,不适宜冲泡近年的新生茶;但对于老生茶、熟茶来说,碱性水更能使茶可浸物更丰富地融释。




IMG_0660.jpg   
(PH值)

水的硬度.jpg

(水的硬度)

    选器:这里特意写着是选取,而不是备器,其意思是说,冲泡器皿要根据茶的不同,而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大家所熟悉的用于泡茶的是盖碗、茶壶;用于煮水常见的是不锈钢随手泡、铁壶、陶土煮水壶、玻璃壶等;加热的方式有电、炭、酒精等,杯具的选择,一般以瓷质、略厚大为优;公道杯一般以玻璃为佳,因其通透便于观赏汤色和不吸附异味。

    瓷质盖碗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器皿。主要是不夺茶味,便于观察,方便操作,易搞卫生,作为用于冲泡普洱茶,我认为底部较宽阔的盖碗更适宜普洱茶叶片的舒展,从而使茶汁得到较均匀的溶释;
    茶壶,目前常见使用的有紫砂,朱泥、红泥及瓷质壶等,用壶冲泡的好处是保温性较强,聚香能力较强;缺点是出水稍慢,并不便于控制壶内温度及不易掌握茶性变化。
    紫砂壶:因其砂质气孔的特殊的透气性,可以吸附和减弱异味,并因壶质泥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持温性能。又因为紫砂的吸附能力强,使用紫砂壶泡普洱茶,我认为要做到专壶专泡,也就是分为泡新生茶、泡老茶、泡熟茶专用壶,有条件的可以更细分,我觉得更准确地泡出普洱茶的风味。吸附能力与紫砂质地有着必然的关联,与烧结、密度有关。缺点:如不专壶专用,则易产生茶味交叉残留,较严重影响茶的纯正风味。
    朱泥、红泥因其属泥料,目数细密,烧制后属于高密度壶,其最大特点是强味,聚香不易涣散,吸附力比紫砂类略弱。
瓷壶:优质且容量合适的瓷壶目前已渐入众多玩家的视线,因其有着不夺茶味,保温性好,聚香能力强,并且便于清洗和日常养护。

    以上几类泡茶器皿里,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现场准备冲泡的茶进行有目的选取。

具体如下:
    盖碗:适用于普洱茶各种状态下的茶品,容量按:120CC/~五人

    紫泥类的紫砂壶高密度的可以冲泡一些仓储较优秀的陈年茶;密度低的可以用于冲泡一些略显杂味的茶和一些苦涩味略弱的新生茶,及近年熟茶。容量按:150CC/~五人。最大壶容尽量控制在300CC以内

    朱泥料及红泥类的壶,可以用于冲泡有年份的熟茶、老生茶,也适用于一些刺激性略平和的优质的大树茶。容量按:150CC/~五人。最大壶容尽量控制在300CC以内

    瓷壶:与朱泥壶效果近似,不再累赘。

IMG_3921.JPG

    煮水器皿
    一般来说,众多茶友习惯使用钢质随手泡,因其有着方便、易沸、易操作等优点。对于要求较高的茶友来说,不锈钢材质的随手泡还是存在了一些缺点,如水易煮老,水温下降较快等。部分有条件的茶友会选择一些铁壶、陶壶等进行煮水,可以适当地增强水的活性和很好的保温性。玻璃类的煮水器皿一般用于酒精炉,这里不细说。

IMG_1939.JPG


    如果有较高的冲泡要求时,选用煮水器皿,要根据准备冲泡的茶品来定,人数多且把茶定在“喝茶”的前提下,要求不需过于严格的,随手泡已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如果只是三五知已,有着闲情逸致品茶时,为了保证煮出的较优质的水时,就要有较好的煮水器皿。如使用生铁壶或者台湾的老陶烧之类的陶土壶。

DSCN0148.JPG


    普洱茶的冲泡前应做好以下工作,在水和器皿用具选择适当后,茶叶的前准备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普洱茶以饼、砖、沱为大家所常接触,这三种形式的茶都属于是紧压的外形,所以在冲泡前要把茶撬块并进行预处理。
    撬块:普洱茶因在成茶过程中,有些属于拼配;另外要知道在存放过程中茶品内外转化程度不一的,所以对品饮来说,撬茶时,最好是面、里、底一起成块掰剥,达到合适的冲泡茶量后,把茶撬散为指甲大小块状。(越小块越容易均匀浸泡出茶滋味)

    接触空气:也称快速回气,撬开的散块,最好能让其充分接触空气一小段时间,以使一直处于较密封状态下的茶叶进行散闷、异味及平衡干茶的温湿度,用于激发、回复本性。

     按日常品试及仪器所测,存放状态合适情况下的普洱茶的内湿度在12%~18%之内时,最有表现力,这个湿度内的茶叶冲泡出来,在厚、润、滑、香、甘、爽等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耐泡程度也相对增强。茶品过干,则汤薄味锐,耐泡度低;茶品过湿,则滋浊味闷,韵味不清,并让人产生不愉快之感觉。

IMG_3531.jpg
(茶内的水份含量)


      茶量的准备:如果是三五人,选用120CC左右的盖碗或者150CC~200CC的壶来冲泡时,茶量要根据原料的品质、风格、转化时间长短及个人的口感喜好来定量,一般情况下,可按712克茶量用于以上容量器皿。量过大或者过少,要外界条件相同下,自然会出现相应的浓与淡。

IMG_3756.JPG

IMG_3757.JPG

IMG_3758.JPG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10-26 08:02 编辑 ]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7

393 小时

在线时间

651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09-8-20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我好像有看過, 不過, 如果沖茶還要搞著麼詳細, 費這麼大的勁, 甘脆別喝了, 或者科技化生產


我个人喜欢费些“劲”才喝茶。----原野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8-20 04: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冲泡篇


冲泡时基本要点:静;稳;缓;低;匀

    冲泡手法中的高、低、缓、急、稳、静、匀,冲泡处理方式里的摇、绕、烘、闷、浸、煮,据茶性的表现有对茶进行的和、跳、拼、择等。(在这文章里,先谈一下简单的、基础性的,实用易用的,其余的暂不细述,将来有机会时,再说。)

    心清身静现自信;手起手落不抖动;缓慢轻巧低位入;均匀注水勿断流;有始有终自一点,方向保持应一致,定盖闷至茶魂出,一泡已现其精华。

    干茶在冲泡前,细心观察其干茶状态和进行预测茶质,这对跟着来的冲泡来说,很重要。
其中包含着仓储状态的判断,茶性成熟度,原料的生长形态及优劣预测等。方法如下:1、观察干茶条索特征,紧结程度,嗅干茶气息,进行预判。在这里要说明一下,预判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茶性以便于冲泡,主要是从中了解转化状况,仓储状况,松紧度。

    在沸水洁具后,趁器皿尚热时,把茶置入并密封闷一下,通过壶盖或碗盖内呈现的气味进行判断茶品的仓储和茶品的风格、韵味,再进行冲泡。如果茶味混浊不清,或者出现异味、潮味或霉味之类不适味道时,必需要采取泡前预处理(临场快速醒茶)后再进行冲泡。

    泡前预处理(快速醒茶),目前各地茶人常用有几类方法:隔水炖壶法;外湿内干式壶(盖碗)烘法;专用培火器烤烘法(慎用)。

IMG_3827.JPG

(采用盖碗进行水烘法,,利用沸水增加碗壁温度,使内温提高,从而进行激发茶性及减轻异、杂味。要点:尽量保持碗(壶)内干燥,无水渗入)

    通过快速醒茶的程序几次,感觉到异味已不明显时,就可以准备进入实际的冲泡阶段。

    冲泡手法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1水温;2 沸水的注入方式;3浸泡时间

    好水加上好茶,并非已意味着有一杯好茶喝。如果冲泡不得法时,往往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茶的滋味,风韵;泡法严重错误者,结果可能是浪费了一款茶,或者造成对一款茶的误判及个人错误经验的积累。

    在合适容量的器皿中,置入相应的茶量后,要关注的就是水温及注水方式和浸泡时间。在茶汤相似浓度的情况下,以高温泡出的茶汤较强劲,以低温浸泡出的茶汤较温和。

    按国内泡茶习惯把水温分为低温水(70~80度)、中温(80~90度)、高温(90~100度)三个等级。




冲泡普洱茶水温:基本要求在92~95度以上。

    一年内的新生茶,特别是台地茶成品,因其鲜爽度高,刺激性略强,所以可以稍微降低水温,以保证其鲜香甘爽,并可降低苦涩等刺激感。

    老生茶、熟茶等尽量保持最大的沸腾状态冲泡,才能更好地将其物质透过茶汤表现出来。

    有人以为壶的外形、质地都会影响茶成分的溶解,事实上,茶壶的外形,若是宽口形的,则散热较快,相反,小口形的,散热慢;器皿质地较坚密的,散热快;质地松散的,散热较慢,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影响温度”范围。溶解效果,其实与水温、浸泡时间关联。

    泡茶的水温越高,水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就愈快,所以,水温愈高,浸泡时间就要缩短,水温不足,那就要延长时间达到应有的浓度。在这里要记着一点的说是,如果水温不足,延长时间浸泡只能出现近似的浓度,而达不到应有的风味和韵味。


沸水不宜即冲茶.jpg

铁壶沸腾水.jpg

    要学会判断水温:听声、看蒸气、观气泡。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描述水温状况如下: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相对温度的变化所测,一沸应为76度左右,二沸应该在88度左右,三沸应该在95度以上。

水温下降速度

    煮水壶是不锈钢材质的,煮沸后,从水温100度开始,在5分钟之内,情况如下:

沸腾状态.jpg

沸水静止三分钟.jpg

沸水静止五分钟.jpg




注水方式

    一切的前提条件准备充分后,就可进入了实质的冲泡阶段,也就是注入合适条件的水。

    有人常说,会泡茶的可以将一百元的茶泡出一百五十元的价值,不会泡茶的人,可能会把二百元的茶泡得五十元不值。这只是说明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是说   技术可以改变茶质。泡出一杯好茶,除了准备工夫充分之外,最终体现在注水方式和浸泡时间,这一切,都可称为“术”。

    有茶友向我提出,同一款茶,在冲泡时按照我平日在茶品感里所标明的多大器皿,投入几克茶,浸泡多少时间,并且使用相同的桶装泉水等,但冲泡出来的效果与我所述的滋感会有较大的出入,原因是为什么呢?嗯,这就是问题,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是在手法这里,也就是注水方式这里。当然,如果泡茶的手法与掌握所冲泡茶的茶性后,是可以“看似”随意而泡的,这是后话,将来如再续文章时再说。

    观察其它茶类的冲泡方法里,很少有提及到注水方式这一问题,很多人参考其它茶类的注水中,只有一个词“高冲低斟”,较大力度注水让茶叶充分翻腾,扬香的同时,还可赏色赏叶形变化,但普洱茶不一样,大家常见的绿茶、青茶、花茶之类都可以统称为外(飘)香型的茶,以香扬清幽闻名;普洱茶属于“动态”茶,会因内部时间的作用下进行不断地陈化,其鲜香渐隐,甘香已沉,茶香随着冲泡过程中在喉间绵绵滋渗,与外香型对比,它是属于内香型的茶,也叫沉香型;再加上普洱茶独特的茶性,如普洱茶新生茶因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已不适用高冲,熟茶、老生茶因茶性沉闷而要设法“唤醒”等等,所以在冲泡过程中,手法已不能再照着其它茶类的手法进行模仿,而要演变成普洱茶要据茶性而冲泡。所以,注水成为了单独的一个内容,也是重要的内容。

    基本要求:方向统一,不断流,缓和注入,低位注水,定点注水。

    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缓泡式(标准),高冲式(力度),急冲式(快入快出),慢冲式(降温法并缓释浓度,增润减劣,适合闷浸法)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8-20 04:51 编辑 ]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缓泡式:是冲泡普洱茶最常见的方法。注重手法轻缓,低位注入,顺时针式或逆时针式,又或定点吊水。顺时针与逆时针注水,并非一些人所说会出现不同效果,或者什么生门死门出入之说,那只是一种让人笑话的说法,懂点常识的都会明白。顺时针注水时,手位是向外拨,对于茶之礼来说,有着不尊重客人之感,所以通常要求采取逆时针式注水。缓泡式,掌握好较稳定的、缓和的、不间断的水流并尽量使水流的力度向下而不是往前急旋入,保持低位注水,而且在过程中不急不燥,个人日常的习惯是在五~六秒内完成一次注水过程(150CC左右容量的器皿)。通过这方式并在合适的浸泡时间内一般都可得到柔、厚,绵顺且刺激性略低的茶汤。


缓泡式注水副本.jpg

低位注水.jpg



    高冲式:特殊情况下采用的注水方法。方法就是提壶高位注水,并保持高温、高速,粗水流,目的是加强劲道以达到目的。
在这里,大家可以用茶试试,先按缓泡式泡出一杯茶,再用高冲式泡出一杯茶,然后对比一下。



高冲式.jpg

    高冲会让茶汤变得涣散不稠绵,刺激性会因劲道的作用而明显增加,香气扬,滋味薄锐;虽然如此,但高冲法在某一情况下,却是必要的,如刚打开包装未能进行醒茶的熟茶、老生茶,一些仓储不良的受潮茶,“湿仓”茶等,这同类茶,如果按正常泡法,茶汤可能会出现闷、浊、粘度过大,汤过于稠厚,茶滋在前段冲泡都不清晰等,如使用高冲法进行前几泡冲泡时,可更好地起到激活茶性,扬弃劣味的作用。熟茶、老生茶等能因为高温高压而使汤质激荡,汤滋活泼起来,掌握到位里,往往在前几泡就可达到了“爽”的品感。

    急冲式:急冲式与高冲式看似有些略同,但急冲式是低位注水,不一定需要高温、高速和粗水流,急冲式有个特别就是快。快入快出。常用于刺激性较强的生茶,或者一些台地茶(茶园茶)等,刺激性较大的茶,往往鲜爽度初溶释能力较高,快入快出,不失为一种取优减劣的一种方法。



斜注式.jpg

    慢冲式:顾名思义就是把速度降慢,常用于闷浸法,又或者在冲泡过程中因高温作用下使茶溶物质过快时,把水流注入速度降低,水柱的控制为弱细,与茶叶轻柔接触,茶滋缓和释放,通过这类泡法,可增加茶汤润滑,减弱刺激性。这类泡法,茶量可控制偏少些,也就是常说的少量多闷汤自润。此法适合一些优质的当年的茶性刚强的大树茶冲泡。



定点吊水.jpg

                                        (慢冲法还可以作为调整水温用)


    以上几种方法,除了第一种缓冲式,可作为日常的一种习惯使用之外,其实几种都会因泡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茶滋结果,也就是说会改变风格或减弱风味,所以,高冲式、急冲式、慢冲式这三类都是根据茶性而为,根据思想而有目的的选择。当了解一款茶的茶性后,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四种方式都可以根据主观要求进行据每个时段的需要进行选用或交叉使用。


    这里还有说一下,保温式注水,特别是在冬天里,这种方法能较好地保持水温。
    方法:在注水时,水流正好注在壶沿或盖碗沿边,水柱这时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入器皿内,一部分会沿着外壁流动而达到内外温度一致,增强温度的保持性,这种情况下,对于壶来说除了保温还可以起到封香的作用。



    浸泡时间:一杯滋味合适,风韵蕴含的普洱茶,除了前准备和合适的注水手法之外,必定离不开合适的浸泡时间。浸出物的丰寡,直接影响着品感。合适的相对浓度如果不统一,也很难领略到普洱茶的优点。试想,在同一泡茶里出现一杯重苦,一杯弱甜,一杯浓厚,一杯水薄的情况下,除了影响了冲泡的持续耐泡性,还影响了普洱茶的风韵体验。当然,有经验的茶友可根据需要在同一泡茶里去冲泡出各种表现的茶汤,以达到想需的效果,但在这篇文章里,还是要先谈基本掌握和基础的理解。

   
    浸泡时间所要表示的,就是要掌握好溶出物质释出多少为合适。也就是茶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决定“感觉上的浓度”,在相同水温和注水方式的条件下,时间愈长,则愈浓;时间短,则会变淡。由此可以看出,在注入水后,浸泡时间在重要性。

    按实战冲泡来看,干茶从注水后,浸泡时间要根据茶的溶释量和速度进行掌握。
    首先:润茶(也称洗茶);这个时间可根据茶块的大小,紧结程度,新老茶质而进行增加或减少时间,按前准备好的茶来说,五~十秒钟的滋润,已可让茶较充分接触水份。


壁沿注水.jpg

    在浸泡过程中,一般不易掌握的是第一、四、七泡,因为茶溶物质会因冲泡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落差,这几个泡次内,如果不细心观察上一泡溶出物质的丰寡,及茶汤反映出的滋味变化时,往往会失去掌控。

    在浸泡第一泡茶时,即使已通过润茶让其接触水份,但有些茶块较紧结并没出现松懈,所以泡者会出现误判,从而使第一泡茶滋味不丰满,显淡薄。又另如润茶后,静待时间过长及尚未开始继续注水时,这茶溶物质还是要因润茶时的水份及温度的作用而缓和释出,如果经验不足时,使用以往相同的浸泡时间,第一泡茶汤往往会显得过浓。

    在普洱茶的整个品饮过程中,部分有经验的茶友只把第一泡茶做为下一泡茶的冲泡基础,根据风格、茶性而进行调整和设定下一泡的浸泡时间。照此类推,每个下一泡的浸泡时间,是要参考和根据上一泡的浸出的“相对浓度”而不断设定。

    另外,浸泡时间的长短,也可作为茶量过大或者过少时的调节应急,相同道理,也可作为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里的调节应急。这里用于的“相对浓度”的调节,只能属于应急,不表示会出现合适的茶量,合适的水温下的相同效果。


实战冲泡1至16泡的茶汤
(置茶8克 100CC盖碗   07年的易武茶)

1至4

1至4
1至4  

5至8

5至8
       5至8

9至12

9至12
      9至12

13至16

13至16
          13至16
DSCN0041.JPG

    从以上茶汤可以看出,通过对茶溶出的观察和品饮预判,在浸泡时间的不同修正情况下,1至16泡的汤色可以达到的是“相似浓度”也就是色泽相对统一;在滋味里,前段与后段的茶汤肯定有着不同的区别。前段浓郁厚腴,后段滋绵润甜。

    注意一个误区:假设在一泡茶里觉得滋味过浓时,有些茶友可能会在下一泡茶时减少浸泡时间,这恰恰是错误的,因为滋味过浓的那泡茶已浸出了过多的可溶物质,跟着的一泡,也要相应延长时间才能获得合适的“相对浓度”。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8-20 04:54 编辑 ]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煮茶  ---  糯润魅力
    很多资深的茶友常用各种方式进行煮茶来喝,“煮”对于一般冲泡来说,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煮茶,深受茶人喜爱,特别对于一些老茶,不煮几遍,算是浪费了茶。
    自古以来,各地茶人都有用到煮茶法,或新鲜叶子煮,或干炒后注水再煮,又或者煮“抹茶”或“沫茶”。

    普洱茶我觉得最有味道的是煮老茶泡完后的叶底,煮出的香甜糯润,的确让人赞叹不已。


3.jpg


(存期较长的老茶的叶底泡完后,又煮了四壶茶汤后的叶质表现)


2.jpg


   (煮出来的糯滑甘香的茶汤)


    新生茶及近年生茶因茶刺激性物质尚强烈,所以不适合用煮茶法。日常中,能用于煮茶的,都是一些随着内部时间的作用下,茶性已趋平和的茶,或者一些堆味已退的有年份熟茶

     我所说的煮普洱茶,其实是煮泡完后的叶底,按日常所煮,一般八克茶泡后的叶底还可以煮出二千CC的富有风味的茶汤,其中要分为三至四壶来煮。煮茶的器皿最好是砂、泥质煮水壶,或有涂层在内的生铁壶。

例:八克老茶泡后的叶底,1200CC铁壶,注入约六百CC水。

第一煮:沸腾后静止片刻再沸腾一次,等待一分钟即可得一壶好茶汤。(滋味可能略过浓浊)
第二煮:注入水后,让其沸腾静止片刻再沸腾,如此三次后,等待约三、五分钟,一壶清爽滋甜,润绵甘长的茶汤就出来了。
第三煮:同上,注意观察茶叶煮出的茶汤色泽效果。滋味依然会表现出众。
第四煮:茶质出众的老茶,应该可以达到四煮。


    有些茶友喜欢几款茶的叶底按比例配制后一起煮,我则更喜欢单独煮一种茶叶,因为我喜欢品尝到清晰的,清爽的,清纯的普洱茶煮出糯润之韵。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8-20 04:35 编辑 ]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篇


            感受一款茶的滋味,看起来大家都会觉得,这也要列为一篇来说啊,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正常都感觉到滋味。是否多此一举呢?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与其它茶类相比,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如香味不稳定,刺激性,协调性也会因外界条件影响而产生不同,因具有动态特征而产生了丰富的变化,这也就是普洱茶的特点之一。

            这里想说的是,一款普洱茶当未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香型,相对稳定的品感,相对稳定的气韵时,它还是会不断地往“成熟”迈进。未成熟的普洱茶,在滋味里也就肯定会出现不易接受的感觉,如过强的苦味、涩味,或者其它不协调甘、甜、硬、利的滋味感觉等,但这类不协调的滋味并不能就此否定这款茶,或者日常中不去品饮这款茶,那如何去感觉它的优点呢,我觉得在这篇文章里需要说说。因为品感之类个人喜好不同,且主观性过强,我以下说的只供大家参考。


     温度与口感的关系


            有经验的茶友应该都知道,温度与口感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香气,在不同温度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力。一般来说,茶汤的温度高时,香气比较活泼,所以尽可能趁热品饮。有些茶可能是最高温时显得香扬,有些茶可能是在温度稍低的情况下,更富有表现力究竟如何,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在普洱茶中,特别是指普洱生茶,苦涩味是相对其它茶类来说,是比较强烈的。在温度的作用中,感觉苦涩味的强弱与汤温的高低成反比,也就是说,茶汤温度稍高里,苦涩味的感受上不那么强烈,温度低时,苦味会显得特别重,并影响茶汤的滋感协调。据日常品饮所得,茶汤温度在50~55度时,茶韵较佳,并不易烫伤。过高过低,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缺点。



IMG_2542.JPG




   喝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茶汤适口程度和刺激强度

  

        喝法的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口感呢,很多说品茶的文章都说过,喝茶的方法有“品”、“啜”、“喝”、“吃”之别,重意境,闲情逸致为品、啜;以消渴为目的,大杯大碗急饮为喝;吃,即是吃茶叶,茶水与茶叶一起咀嚼入肚。

    因普洱茶的特殊性,特别是新生茶,未达到“成熟”状态的生茶,苦涩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强烈,也难怪有些初接触普洱茶的人认为普洱茶口腔刺激性过强,当然,刺激性的强弱也有部分因为原料生长形态和制程等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未“成熟”的,总会出现一些似是似非的“缺点”,在这个时候,我认为喝这类普洱茶里,多用“吞”,少用“品”、“啜”、“含”、“舔”,减少茶汤在口腔的接触面,减少茶汤在口腔的停留时间,那刺激感自然会有所减少。

        大家应该知道,优质的普洱茶新生茶,最大的优点是其绵长的甘韵,幽幽的,从喉部渗透出的“暗香”。咱们喝茶的,就应该挑好的方面来感受,尽量想法去减少、降低一些不适滋感。所以,请大家对一些茶汤,多用“吞”法




IMG_2947.JPG


  从那几方面去感受茶的优质表现

        这问题严格说起来有点长,目前看来,也会过于主观,同时也必需长篇大论都能细说明白,而且,有经验的茶友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这文章里,我主要说泡后带出的观察点和思考点,所以就简略说说从那几方面感受到茶质的优点:


1 在相同冲泡条件下, 甘、津、气、韵的强度或者持久度;

2  口腔的汤感柔顺度或者汤滋是否协调。

3  茶叶在冲泡到中后段的甜润程度

4  茶叶的耐泡度。茶叶的活性及均匀转化。
IMG_2546.JPG



境界。对茶的理解


            很多人都谈及到喝茶境界或者对茶的理解程度高低。境界之说大致为或修心,或静心,或舒心,或为道、或为佛、或为儒等等,每个人对茶的需求及理解都会不同,对于理解程度的高低,这里只想说一句话:人对茶的理解,就是你的思想的认识有多高,那理解的茶就有多高。

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境界。


6.JPG




        结束语

           想喝到好茶,想泡出好茶,那是每一个喝茶人都希望的,所以也就必须要经常练习泡茶,多尝试,多思考,多钻研后,才能准确地泡出它的基本风格,通过不停地积累经验,熟练技巧,也就自然而然地泡出了自己的个性好茶。不停地在普洱茶的转化各阶段里进行试泡,进行练习,进行分析和记忆,才能更快地摸懂茶性,找出不同。

    把茶泡好,也才能使自己在意志与思想上进入了更高的茶道境界,从人与茶的相互作用中,体悟自然,创造出新的茶道层面。



                                                     原野的风     写于097月中旬
              (未经允许,文字及图片请勿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原野的风 于 2009-8-20 18:10 编辑 ]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0

5178 小时

在线时间

4900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文章,只是个人一些日常品饮经验,给一些认可的茶友作为参考用。因篇幅原因,也未能详尽说明,近段时间可能少上网,如果有茶友要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的可通过站内留言或者QQ留言。
谢谢各位茶友一贯的支持!
遵循传统,认真出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6

521 小时

在线时间

1739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776
发表于 2009-8-20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謝版主的耐心分柝和宝貴的意見,領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9

2863 小时

在线时间

4591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5259
发表于 2009-8-20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与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3

1073 小时

在线时间

2350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293
发表于 2009-8-2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感谢!再收藏,最后在慢慢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3-29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