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04|回复: 34

普洱茶現在與未來

[复制链接]

2189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1276

回帖

普洱茶入门

积分
2189
发表于 2007-3-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從小,因為嚴格的家教,筆者從小即不斷學習各種學識與技藝。書法、種植、棋弈、垂釣等等;而品茗,在1973年也就是筆者六歲時,大口喝下第一杯臺灣鹿谷凍頂烏龍茶開始,就與“茶”結下不解之緣。鹿谷凍頂、文山包種、木柵鐵觀音,直到1980年初期開始台灣高山茶的出現,台茶12、13、14、15……等等改良品種出現,新製程與茶園管理概念重新定義了臺灣茶。早在1983年,因為家父友人時常往來港臺之間,藉此筆者同時有機會陸續接觸各類大陸茶品,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碧螺春、龍井、普洱等等,口感有了新的刺激,身體也呈現完全不同的感受。1986年開始,當筆者還在臺北就學期間,深深感受到普洱茶的魅力,從此陷入普洱茶的世界。十幾年來,瞭解普洱茶在香港、臺灣的歷程,目前也親眼見識大陸、馬來西亞、韓國市場的起飛與未來趨勢。未來十年,隨著大陸經濟開發,普洱茶更將被推波助瀾的廣為接受;而今年,將是奠定基礎的關鍵時刻。

健康與傳媒

  還記得1998~2001年間,臺灣報章媒體不斷將普洱茶功效:減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膽固醇等等以及法國、日本、中國方面普洱茶醫學檢驗報告大量曝光,再加上臺灣衛生署委託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孫璐西教授研究普洱茶的醫療功效,而結果也證明普洱茶對人體的正面功效。就在臺灣一片普洱茶熱之時,越南、泰國、廣東、湖南等茶菁仿雲南緊壓茶,老葉冒充雲南大葉種,發霉當陳化,新舊茶不分,哄抬年份,炒作價格。2001年初《普洱文選》增修版中,筆者在後記曾提及此亂象,甚感憂心。果然,臺灣一窩蜂的心態是經不起考驗的,2001年底經某雜誌報導,廣東所謂的普洱茶是濕倉灑水、發霉,製造環境骯髒不堪;當初為了健康、喝減肥、喝流行的人立刻卻步,風聲鶴唳、避之唯恐不及,普洱茶市場瞬間崩盤、暴跌。普洱茶的製作與存放衛生條件立刻被質疑,然事實是否如雜誌報導如此?許多業者與消費者時常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是在普洱茶一窩蜂炒作下,部分不肖業者急功近利、違背職業良心的做法,但並非所有普洱茶商與廠家都如此,只是少數業者、短時間的亂象。普洱茶歷經近二千年的生存發展,有它優質與被肯定的一面,不可能因為近年的亂象,而毀在我們這一代!

  臺灣的文化十分特殊,蛋塔、巨蛋麵包、保齡球、生機飲食等等,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百年以上的傳統美食或行業,在臺灣都可以在短短二三年,甚或二三個月就一次的起落,為何?雲南普洱茶(後發酵茶)在歷史上存在已近一千八百年,港、澳、廣東地區喝普洱、收藏普洱也都有百年以上的傳統,為何會發生「普洱茶喝死人的傳言」的烏龍事件發生,消費者一片譁然,業者也不知如何因應。能否讓大家思考一下,臺灣人的普洱茶品茗文化在哪里?

  從上個世紀中期,普洱茶就在臺灣紮在根。但在1995年以前,普洱茶的品飲者一直局限於少數人。直至台灣鄧時海教授出版『普洱茶』一書,正式將普洱茶帶入高級品飲的境界,以當時的歷史時空背景,根本沒有多少人了解普洱茶,先不論書中資訊正確與否,鄧時海先生首先將相關資訊系統整理與闡述個人品飲觀點,是開創新時代的先驅,對普洱茶推廣有不可抹滅的貢獻。而近十年臺灣普洱茶市場產生巨大轉變,與大陸市場息息相關;而臺灣市場走向與經_I,甚至觀念趨勢可以讓大陸、馬來西亞、韓國等新興市場借鑒,無論是消費者或是茶商。在筆者的觀念中,如果將茶葉一直只界定在商品,單純的買賣,任何茶文化都無法紮根。正確資訊不普及,讓市場充滿懷疑、猜忌,此時整個大環境都有影響,對茶商、消費者、收藏家都是負面

普洱茶的定義

  明朝時稱為普茶,萬曆年間至清初正式定名為普洱茶,沿用至今。直至1970年以前都是屬於生茶(以現在定義來說),而所有百姓達官貴人,上至上朝貢品都是品飲生茶,當時也只有所謂生茶;也就是說,普洱茶一詞的定義早有,原本不應該也不需再多作解釋。

  然而,雲南省標準計量局2003年3月5日公佈所謂的《雲南普洱茶》定義為:雲南省一定區域內,大葉種曬青茶經後發酵而成的各種產品。發酵有二個途徑:

(一)自然發酵,從不加水,放置陳化若干年後,香港俗稱“原舊普洱茶”或“生普”。

(二)是人工發酵,加水渥堆,出堆即稱“熟普”。

  雖然市場不一定會依照官方定義來區隔茶品,但雲南省對普洱茶所制定的筥圍,事實上最大受害者是雲南農民與多數廠方,而得利的反而是雲南特定公司,以及香港、臺灣茶商與收藏家,且衍生許多問題。以下筆者稍做分析:

(一)所謂“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筥圍在哪里?誰來界定與辨識產區?定出筥圍,是否會傷害某些不在筥圍內的地方政府與農民?且造成筥圍內的茶區茶菁搶購與價格高漲?甚至引發「仿冒產區」之事?

(二)從古代到1970年以前,普洱茶都是以生茶型態為世人之共識,現今居然加以定義為渥堆熟茶或所謂陳茶,是否有剽竊古人智慧之嫌?從另依觀點看待,是否反而應該將渥堆熟茶重新命名,以避免混亂既有市場,及落人口實之嫌?

(三)所謂“自然發酵,從不加水,放置陳化若干年後”,此定義中,陳化幾年才稱為普洱?且由誰認定與辨識年份?

  如果真如上述雲南省所定義的普洱茶,以上三個問題基本上是無法解決的。將茶品筥圍厘清,原本是有益於整頓市場亂象,但若只定義在渥堆熟茶與陳茶,將曬青毛茶與其緊壓生茶製品排除在普洱茶之外,反而更製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與誤解。

  筆者個人認為,儘量簡化普洱茶的定義:雲南省所生產之曬青毛茶,及其所衍生緊壓與渥堆之成品。應該如2002年學術研討會上學者的建議,因為普洱茶複雜的特性,有必要脫離于黑茶類別之外,單獨成立一類別,包含生茶品與渥堆熟茶品。如此重新定義能將雲南茶業的路走得更寬廣,也才能提升地方產業與造福當地政府與農民,而不只局限在特定公司或茶商得利。

年份

  店家不斷吹捧強调年份,百年福元昌、宋聘、同慶、六十年紅印、四十年七子餅,身價動輒上萬元甚至十余萬元;年份真實與否暫且不論,這些的確都是具有歷史意義、不可多得的好茶品,正如店家所說的“喝掉一片少一片”。如果您月收入十萬百萬,且年事已高,喝這些茶品確能符合您的身分地位與身體状态。然,若只是白領或藍領階層,您能喝多久?就算您現在經濟尚可,老茶每年不斷被炒作價格不正常攀升、不斷追高,最後您也不得不放棄喝老茶,以今年老茶品價格攀升異像已應驗。如此,傷害到的不只是消費者,市場泡沫化也是業者的危機。

  而年份的真實性,一直是普洱茶其中的一個罩門。中茶公司有公司志、有廠志,對於不同公司沿革名稱、產品規格與包裝的轉變,許多都有跡可循。而多數的私人茶號老茶來歷不明,並無切確史料記載,單凭臺灣與香港茶商說辭,人云亦云道聼塗説;書上有提到,市面上就會出現。茶商的不專業程度,令人匪夷所思:“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分公司”成立於1950年9月,1951年註冊“八中茶”商標,怎麼會有1940年的紅印?“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成立於1972年6月,也就是說近代雲南七子餅此時才出現,怎麼會有1965年的中茶簡體、七子黃印、大蓝印、水蓝印?老茶越來越少是事實,供與需決定市場價格,店家根本不用害怕因為年份真實曝光會影響價格,除非您不夠專業,或存心欺騙消費者,蓄意膨脹年份。搶時機、炒短線暴利的店家,終歸會被市場淘汰。消費者可以天馬行空自行想像茶是如何的老、如何的神奇,但茶商必須為消費者負責,實事求是。

好普洱

  筆者時常在臺灣或大陸舉辦普洱講座或品茶會,茶友最時常發問的疑問就是:什麼標準才是所謂的好普洱?個人認為,在健康無虞的先決條件下,茶無真假與優劣之分,而每個人的品味、口感、身體_顩r、經濟能力、價值觀等等都有差異,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其對特殊茶品好惡與選擇。筆者通常建議茶友選擇茶品的原則只有三個:

一為健康:不喝有噴灑農藥化肥的茶,不喝發黴的茶,不喝身體承受不了的茶

二合口感:每個人標準不同,喜好不同,不要隨茶商起舞,勉強自己接受

三有經濟:再怎麼好喝與所謂名牌茶,超過自己經濟能力就不要考慮

別人認定的好茶,不見得適合您。能夠符合以上這三個條件,對你而言就是好茶。以這個基點做考量,無論生、熟,新、老,入不入倉,任何茶都是好茶。熟茶較不清香,但刺激性很低;新制生茶茶性雖烈,沖淡喝口感也很清爽,類似青茶、綠茶;而野生茶水柔質厚,較能立刻品嘗,也適合收藏。而新制茶品沒有儲倉的衛生疑慮,價格又比較便宜,除非身體真的無法接受新茶。老茶無論入不入倉,口感較為醇厚,但必須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總言,現在普洱茶的資訊漸漸透明化,喝普洱茶不再只是單純茶商的一面之詞,或者道耞塗說以訛傳訛。乾淨油光、湯色清亮、口感清爽,新茶產地清楚、製法明確是普洱茶行銷未來的趨向,專業的普洱茶商提供消費者正確資訊,是責任也是義務。

未來趨勢

筆者1986年開始喝普洱茶,深深體會普洱茶對身體的益處與心性的正面影響。有生有熟,有嫩有老葉,有茶園有野生,有曬青有烘青,有磚有沱有餅有散,有乾淨存放有入濕倉,有外包紙內票內飛的印刷藝術,有石模有鐵模,有年份縱橫近百年,有全新製作的優質茶。

  曾如此說過:沒有人在有生之年可以完全瞭解普洱茶,因為一餅全新的普洱茶陳期何止百年,而人在百年之後,茶還在變化。但這也是喝普洱茶的樂趣所在,永遠有不瞭解的新鮮事等著發掘。
目前因為新興市場不斷的被開發,新加入的茶商與消費者倍數增長,老茶消失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整個市場一年消耗掉五年老茶,價格也不斷的飆升,不到二十年的老茶動輒台幣六、七千元。是否一定要追高?是否一定要喝老茶?是否一定要入倉才是好茶呢?這個問題不只是消費者要思考,所有茶商店家如果不斷鼓勵消費者追求老茶、追求入倉後的倉味與滑潤口感,有一天將會沒有普洱茶可以賣,或是隨香港、廣東茶商喊價;更何況現在消費者對於普洱茶的儲存方式有了不同看法,此時,所有普洱茶商的觀念勢必要做調整。

  另外,茶品也是屬於食品一種,在消費意識抬頭的今天,無論是臺灣、香港,還是大陸與馬來西亞、韓國,基於健康消費的原則下,產品成分標示與製造日期等等,勢必會成為趨勢。基於上述總總因素分析,筆者預見到,往後市場將會以新茶、沒有入倉茶或乾淨油亮茶品為主流。

普洱市場生態轉變

  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目前臺灣普洱茶市場也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近兩三年,筆者頻繁往來于海峡二岸三地之間,眼見大陸因為國際貿易的興盛,大資本家不斷投入此新興市場,連帶的也讓大陸沿海經濟快速發展。現在的大陸,猶如二十多年前臺灣經濟發展盛況的翻版。普洱茶市場的風起雲湧,是可預期的。從去年底至今,整個普洱茶市場生態有了新的改觀,過去雲南生產、香港存放、臺灣收藏的單一_顩r不復存在了。內地及韓國、馬來西亞普洱茶市場的興起,讓香港與臺灣大量的老茶回流,而因為臺灣對大陸農產品(茶葉等)的限制,加上大陸對新茶需求量大增、產地價格上漲等等因素,新茶進入臺灣的數量銳減。香港因為持續收藏新茶進入其傳統茶倉,貨源不會中斷。一二年內,臺灣普洱茶市場所面臨的問題,老茶快速消失、新茶老茶價格快速飆漲,茶商與消費族群都將無法適應,這將是臺灣普洱茶商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而台灣即將開放大陸普洱茶進口,在這關鍵的時刻,對於市場的衝擊、是正面是負面,也是未知!

期許

  寫這篇文章之前有些掙扎也有些保留,雖然普洱茶市場充斥著許多只想賺錢的短視商人,他們對普洱茶文化的紮根與推廣完全不在意。將一些文獻史料公佈,一定會對這些人影響甚巨。但筆者認為一定要厘清可能傷害消費者的問題,以維護消費者的權利。本文將普洱茶主要引起疑慮及亂象的“普洱茶的定義” “年份” “入倉” “未來趨勢”作一簡單敍述,目的就是在厘清一些過去與現在所發生的事實,讓茶商與消費者參考。

  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也是普洱業者,十幾年來執著於普洱,對普洱茶界有一些期許。正確品茗與收藏普洱茶,其觀念的建立與推廣是普洱業者、傳媒,甚至愛好者無可推卸的共同責任,而不能只是為牟利而不擇手段甚至誤導消費者,近視短利的做法只會讓大環境更差。普洱茶未來的發展,會因亂象而勢微?還是在各界共同推廣而紮根成長?都在你我一念之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1

195 小时

在线时间

842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07-3-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521 小时

在线时间

206

回帖

会员

积分
352
发表于 2007-3-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9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1276

回帖

普洱茶入门

积分
2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一篇應該是2002年的文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1万

在线时间

7586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10531
QQ
发表于 2007-3-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看,依然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9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1276

回帖

普洱茶入门

积分
2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在前面的都很孤獨: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1

293 小时

在线时间

859

回帖

版主

积分
1601
QQ
发表于 2007-3-1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一款适合自已的茶,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9

339 小时

在线时间

2084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179
QQ
发表于 2007-3-14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2

196 小时

在线时间

1627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4682
QQ
发表于 2007-3-1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的学习,: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5

238 小时

在线时间

511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835
发表于 2007-3-1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3-29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