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Lyodi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复制链接]

216

1340 小时

在线时间

125

回帖

会员

积分
216
发表于 2006-9-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在讨论广东仓与香港仓没有定义好年代,在2001年以前,刘兄说的基本是对的,那时候广东茶商资历尚浅,学香港茶商而不得法,用湿手法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形成了刘兄所说的广东仓;02年以后,特别是03年后,大家在湿仓茶上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主要是干仓茶的茶价远胜湿仓茶,于是谁也不会把好茶再入湿仓了,这几年在广东普洱茶又确实太疯狂了,屯茶量大得惊人,与01年前比,那时存下来的茶所占的份额确实九牛一毛。

  其实,干仓与湿仓,皆为利益所驱使,哪利高就往哪走罢了,刘兄本意是把以前或目前还在横行于市的广东湿仓老茶的存放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有个了解,在选茶中有所参考,本意极好,这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敬重。

  论坛本就是讲真话的地方,大家都听不到真实的东西,对谁都没好处,至于交待得不十分清楚,又非圣人,用意非有意中伤或抵毁就完全不必介怀。

[此帖子已被 colors 在 2006-9-17 17:34:1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colors 在 2006-9-17 17:34:5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1340 小时

在线时间

125

回帖

会员

积分
216
发表于 2006-9-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论坛本就为不懂的喝茶人服务,又不是为茶商服务,对茶商用语重点,对品饮者好处大得很,刘兄在这不遗余力为众斋友服务,有时说教得不那么完美,但我们还有辨识力的,对与不对,我们心里清楚得很,但现在我们缺少的是真心的、用心的和敢言的能者在指明方法和道路,至于得罪几个茶商,那绝对是斋友们的幸事,大家应多支持!

  环顾现在的论坛,所谓的高手还有那几个真心敢言者,大多数的高手都已不能中立地、超脱地讲茶说道,他们不是变成茶商就是自觉不自觉是穿上马甲为茶商服务,或是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我们学不到真知识、真本领,确实非我们斋友之愿,对初学者或是喝茶人真是一大憾事!

  所以大家必须支持刘兄!

[此帖子已被 colors 在 2006-9-17 17:26:2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5

570 小时

在线时间

1018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625
发表于 2006-9-1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欲静而风不止!

刘兄,如我以前所言,你不出来订标准,自然有人误导消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586 小时

在线时间

12

回帖

新手

积分
26
发表于 2006-9-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看不下去,讲两句,支持一下牛牛。

牛牛的原文是讲(注:括号中为原文引用):
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因为:港仓老茶供不应求(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盘商在粤建仓(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

然而:急功近利,高温湿仓(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
所以: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

但是:必须要甩货
所以:冒充(注意原文中老茶的引号)老茶上市(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

又因为:港仓老茶少见(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
推出:新手缺乏标准样本建立正确知识而容易上当受骗,茶商将上述“老茶”以陈年入仓茶卖给新手
同时:这样的广东仓茶难以下咽
所以:新手“对湿仓茶十分排斥”
并且:(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松兄等人认为牛牛:
1、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完全是罔顾事实
对应牛牛原文:是抑广东仓而扬香港仓,而不是抑广东扬香港,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由于“90年代中期”至最近两三年流行放干仓之间的十多年时间中在广东客观存在的高温湿仓的事实,广东仓成为一种和地域相关的特定湿仓的称谓,有何不可呢?比如“意大利面条”和“中国面条”,难道意大利人在中国做的番茄酱汁空心面条就是中国面条?
所以,说牛牛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已经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2、广东业界将这种简单、粗放的泼水发酵工艺改良为合符饮用卫生,有严格加工标准的熟茶生产工艺;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
这个问题不在讨论的范围。即使“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的前提成立,也不能说牛牛原文里面提到的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好事情吧?呵呵。事物是螺旋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要有扬弃的观点。讨论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否是熟茶产生的经验性基础,和牛牛原文认为广东仓茶不好的观点,即不矛盾,也无直接联系,何必要在这里讨论呢?为广东茶高温高湿找个历史上还是“有点意义”的立足点?呵呵

3、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
从时间上看,“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与牛牛原文所述90年代中期到最近两三年前以高温高湿为特点的广东仓盛行,不正好是吻合的吗?

4、其间出现的情绪化倾向明显的语言就不论了,至于一再的、多次的说“有机会到芳村走走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是经过全国人民大讨论后得到的结论,自然没错,可是两点:1、到芳村多走走就可以掌握真理?那为什么那么多经常逛芳村的人还是经常上当受骗?2、不到芳村多走走就没法掌握真理?香港、台湾喝茶多年的老伯真是可怜啊,呵呵。

总结:
1、牛牛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在广东存放的纯干仓茶是不好的,对吧?他说讨论的话题是有特定范围的: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以冒充港仓老茶为目的的高温高湿仓,这些仓多建在广州。
2、松兄等,除了邀请牛牛经常去芳村走走,教育牛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谅了牛牛的无知,用颜色特别标注一些词语片断,称呼牛牛为刘大学士之外,特别不能忍受的是:认为牛牛的标题对现在的市场上从广东出来的茶构成了打击。这个问题请参考上一个问题。
3、那么,撇开这些情绪化的你来我往,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兴茶仓”中的“新兴”这个词。这也是松兄认为牛牛最错误的地方。还是参考总结的第一个观点,牛牛讨论的是“新近10余年来以广东新兴湿仓冒充港仓的老茶”。谁都知道普洱这东西有个市场后效应,你入干仓两三年的茶,拿出来都不好意思叫入过仓吧?这还是新茶。普洱的概念不是压成饼的茶。时间是它市场价值的关键。那么,讨论这个在冒充港仓老茶的概念下的广东新兴茶仓有什么问题呢?呵呵

反驳,反诘,辩论,漫骂,均可,但是要有的放矢啊,要让人觉得逻辑不清,思维混乱,气势汹汹却又言之无物就不好了吧?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8:58: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9:00:41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3

453 小时

在线时间

2187

回帖

高级会员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2833

Medal No.6

QQ
发表于 2006-9-1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草木中人 发表于 2006-9-17 12:39:28 :

好的,请听清楚

现在广东普洱茶的销售主流是六个字“大厂、干仓、正货”

公正和客观的报道就是:“公道自在人心”

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一件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空来芳村走走、看看、问问、听听。再动动脑筋想想,就会明白什么是市场决定一切,没有生存空间的湿仓茶早已经被广东市场抛弃很久了!

兄是聪明人,道听途说的事情还是少吹捧为妙


这种说话的口气本人十分讨厌!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动辄教训人的姿势,而言之无物,令人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22

1064 小时

在线时间

2111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6122
QQ
发表于 2006-9-17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三足蟾有耐心,有理有据

群众的眼睛会辩事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0 小时

在线时间

33

回帖

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06-9-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三足蟾 发表于 2006-9-17 18:54:50 :

实在看不下去,讲两句,支持一下牛牛。

牛牛的原文是讲(注:括号中为原文引用):
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因为:港仓老茶供不应求(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盘商在粤建仓(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

“新兴”就是(90代中期)?盘商在粤建仓“是那里人的盘商?北京?

然而:急功近利,高温湿仓(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
所以: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

是“盘商”急功近利,欲速不达,‘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但是:必须要甩货
所以:冒充(注意原文中老茶的引号)老茶上市(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

是“盘商”必须要甩货,‘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又因为:港仓老茶少见(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
推出:新手缺乏标准样本建立正确知识而容易上当受骗,茶商将上述“老茶”以陈年入仓茶卖给新手
同时:这样的广东仓茶难以下咽
所以:新手“对湿仓茶十分排斥”
并且:(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松兄等人认为牛牛:
1、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完全是罔顾事实
对应牛牛原文:是抑广东仓而扬香港仓,而不是抑广东扬香港,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由于“90年代中期”至最近两三年流行放干仓之间的十多年时间中在广东客观存在的高温湿仓的事实,广东仓成为一种和地域相关的特定湿仓的称谓,有何不可呢?比如“意大利面条”和“中国面条”,难道意大利人在中国做的番茄酱汁空心面条就是中国面条?
所以,说牛牛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已经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2、广东业界将这种简单、粗放的泼水发酵工艺改良为合符饮用卫生,有严格加工标准的熟茶生产工艺;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
这个问题不在讨论的范围。即使“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的前提成立,也不能说牛牛原文里面提到的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好事情吧?呵呵。事物是螺旋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要有扬弃的观点。讨论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否是熟茶产生的经验性基础,和牛牛原文认为广东仓茶不好的观点,即不矛盾,也无直接联系,何必要在这里讨论呢?为广东茶高温高湿找个历史上还是“有点意义”的立足点?呵呵

3、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
从时间上看,“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与牛牛原文所述90年代中期到最近两三年前以高温高湿为特点的广东仓盛行,不正好是吻合的吗?

4、其间出现的情绪化倾向明显的语言就不论了,至于一再的、多次的说“有机会到芳村走走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是经过全国人民大讨论后得到的结论,自然没错,可是两点:1、到芳村多走走就可以掌握真理?那为什么那么多经常逛芳村的人还是经常上当受骗?2、不到芳村多走走就没法掌握真理?香港、台湾喝茶多年的老伯真是可怜啊,呵呵。

总结:
1、牛牛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在广东存放的纯干仓茶是不好的,对吧?他说讨论的话题是有特定范围的: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以冒充港仓老茶为目的的高温高湿仓,这些仓多建在广州。
2、松兄等,除了邀请牛牛经常去芳村走走,教育牛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谅了牛牛的无知,用颜色特别标注一些词语片断,称呼牛牛为刘大学士之外,特别不能忍受的是:认为牛牛的标题对现在的市场上从广东出来的茶构成了打击。这个问题请参考上一个问题。
3、那么,撇开这些情绪化的你来我往,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兴茶仓”中的“新兴”这个词。这也是松兄认为牛牛最错误的地方。还是参考总结的第一个观点,牛牛讨论的是“新近10余年来以广东新兴湿仓冒充港仓的老茶”。谁都知道普洱这东西有个市场后效应,你入干仓两三年的茶,拿出来都不好意思叫入过仓吧?这还是新茶。普洱的概念不是压成饼的茶。时间是它市场价值的关键。那么,讨论这个在冒充港仓老茶的概念下的广东新兴茶仓有什么问题呢?呵呵

反驳,反诘,辩论,漫骂,均可,但是要有的放矢啊,要让人觉得逻辑不清,思维混乱,气势汹汹却又言之无物就不好了吧?

总结以上的结论:“茶仓”不是广东造的,是茶商在广东地区投资建造的,如果我投资在北京卖“徦酒”就说成北京人卖“徦酒”这种论据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清楚知道,是什么茶商在广东造仓?是广东人?北京人?香港人?还是台湾人?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8:58: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9:00:41 编辑过]


先跟各位理事版主们打个招呼,我会在以下的发言里当遇到贬义词的时候,会使用×来代替,以免落下个“骂人踢场子的”的罪名,为了使发言的内容保持本人的思想连续性,当遇到××的词语,请你们尽情发挥想像力,一定有我想表达的意思。

以下我会就刘版主的文章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请刘版主回答:

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请问刘版主“新兴”的时间是何时?是否如“三足兄”所说的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由于普洱茶市场的扩大,对于老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至90年代中期,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时,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并逐渐扩散到广西、云南等地区。

由于对时间概念的差异,还请刘兄解释“老茶”的时间概念(5年、10年、15年)?

“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请问是那里来的投资商家?是广东本地的?香港来的?台湾来的?还是北京的无良×商?

    广东茶仓多选用租金低廉的防空洞或简易铁皮房屋与集装箱,各家入仓的手法有很大差异,但大多是采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在早期仓储经验不丰富的时候,很多仓主采用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为了迅速将茶品投入市场,在退仓时也采用速成的方法,利用高温烘焙或在铁皮房屋中以高温退仓。很多茶由于退仓技术不佳导致白霉无法退去,商家就采用湿布擦抹或水汽熏蒸的方法除去表面的霉霜以蒙骗消费者,丝毫不考虑内部的白霜依旧存在。此外由于茶品受潮较重又较少进行翻仓,长期受重压的广东湿仓茶大都饼身坚硬、变形严重。由于入仓时茶叶受潮,包装纸张容易损毁,很多茶是在入仓前剥去外包装材料,出仓后再重新包装;还有些茶则是由于包装纸张毁坏或其他原因,出仓后换包了其他纸张。

“广东茶仓,广东湿仓茶”

我很想清楚知道,刘兄所指的是“所有在广东生产的普洱茶”还是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指使生产的普洱茶?

    “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高温快速发酵的茶品,茶面黑而不亮,叶底多会引高温快速发酵而炭化,口感缺少活性和香气,锁喉感重,饮用后身体有的显燥热感。由于山体渗水,防空洞中存储的茶叶大都带有刺鼻刺口的土味;而高温的铁皮房屋和集装箱中“焗仓”的茶则汤水薄硬。总体而言,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与陈茶品质不佳,只有少数存储于楼房或地势较高的防空洞中的茶品质较好

“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少数”“不佳”“较好”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个这样的茶仓,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的茶仓仓储环境,是如何的环境“不佳和较好”,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由于茶品在恶劣的环境中备受摧残,广东茶仓的茶品虽然颜色转红,但仓霉味、泥土味重,茶汤较薄硬,完全没有香港茶仓的香气和滑润。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很多新近加入的普洱茶爱好者将广东仓储的品质当作陈年入仓茶的标准,因而对湿仓茶十分排斥。因此,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请问刘版主这句话的意思是广东茶仓工人对茶品进行干预,还是在受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指使下进行干预的?

“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请问刘版主“目前”是指公元“····年”?

以上是我对刘版主“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的理解和疑问,还请刘版主对以上提问清晰的问题进行回答,  还望刘兄请勿(“兄说话支支吾吾,讲到关键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摘自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第24楼)

热切期盼!

[此帖子已被 天龙竹 在 2006-9-17 22:10:1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1340 小时

在线时间

125

回帖

会员

积分
216
发表于 2006-9-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天龙竹 发表于 2006-9-17 22:03:08 :
引用
原文由 三足蟾 发表于 2006-9-17 18:54:50 :

实在看不下去,讲两句,支持一下牛牛。

牛牛的原文是讲(注:括号中为原文引用):
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因为:港仓老茶供不应求(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盘商在粤建仓(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

“新兴”就是(90代中期)?盘商在粤建仓“是那里人的盘商?北京?

然而:急功近利,高温湿仓(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
所以: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

是“盘商”急功近利,欲速不达,‘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但是:必须要甩货
所以:冒充(注意原文中老茶的引号)老茶上市(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

是“盘商”必须要甩货,‘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又因为:港仓老茶少见(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
推出:新手缺乏标准样本建立正确知识而容易上当受骗,茶商将上述“老茶”以陈年入仓茶卖给新手
同时:这样的广东仓茶难以下咽
所以:新手“对湿仓茶十分排斥”
并且:(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松兄等人认为牛牛:
1、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完全是罔顾事实
对应牛牛原文:是抑广东仓而扬香港仓,而不是抑广东扬香港,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由于“90年代中期”至最近两三年流行放干仓之间的十多年时间中在广东客观存在的高温湿仓的事实,广东仓成为一种和地域相关的特定湿仓的称谓,有何不可呢?比如“意大利面条”和“中国面条”,难道意大利人在中国做的番茄酱汁空心面条就是中国面条?
所以,说牛牛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已经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2、广东业界将这种简单、粗放的泼水发酵工艺改良为合符饮用卫生,有严格加工标准的熟茶生产工艺;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
这个问题不在讨论的范围。即使“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的前提成立,也不能说牛牛原文里面提到的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好事情吧?呵呵。事物是螺旋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要有扬弃的观点。讨论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否是熟茶产生的经验性基础,和牛牛原文认为广东仓茶不好的观点,即不矛盾,也无直接联系,何必要在这里讨论呢?为广东茶高温高湿找个历史上还是“有点意义”的立足点?呵呵

3、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
从时间上看,“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与牛牛原文所述90年代中期到最近两三年前以高温高湿为特点的广东仓盛行,不正好是吻合的吗?

4、其间出现的情绪化倾向明显的语言就不论了,至于一再的、多次的说“有机会到芳村走走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是经过全国人民大讨论后得到的结论,自然没错,可是两点:1、到芳村多走走就可以掌握真理?那为什么那么多经常逛芳村的人还是经常上当受骗?2、不到芳村多走走就没法掌握真理?香港、台湾喝茶多年的老伯真是可怜啊,呵呵。

总结:
1、牛牛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在广东存放的纯干仓茶是不好的,对吧?他说讨论的话题是有特定范围的: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以冒充港仓老茶为目的的高温高湿仓,这些仓多建在广州。
2、松兄等,除了邀请牛牛经常去芳村走走,教育牛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谅了牛牛的无知,用颜色特别标注一些词语片断,称呼牛牛为刘大学士之外,特别不能忍受的是:认为牛牛的标题对现在的市场上从广东出来的茶构成了打击。这个问题请参考上一个问题。
3、那么,撇开这些情绪化的你来我往,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兴茶仓”中的“新兴”这个词。这也是松兄认为牛牛最错误的地方。还是参考总结的第一个观点,牛牛讨论的是“新近10余年来以广东新兴湿仓冒充港仓的老茶”。谁都知道普洱这东西有个市场后效应,你入干仓两三年的茶,拿出来都不好意思叫入过仓吧?这还是新茶。普洱的概念不是压成饼的茶。时间是它市场价值的关键。那么,讨论这个在冒充港仓老茶的概念下的广东新兴茶仓有什么问题呢?呵呵

反驳,反诘,辩论,漫骂,均可,但是要有的放矢啊,要让人觉得逻辑不清,思维混乱,气势汹汹却又言之无物就不好了吧?

总结以上的结论:“茶仓”不是广东造的,是茶商在广东地区投资建造的,如果我投资在北京卖“徦酒”就说成北京人卖“徦酒”这种论据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清楚知道,是什么茶商在广东造仓?是广东人?北京人?香港人?还是台湾人?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8:58: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9:00:41 编辑过]


先跟各位理事版主们打个招呼,我会在以下的发言里当遇到贬义词的时候,会使用×来代替,以免落下个“骂人踢场子的”的罪名,为了使发言的内容保持本人的思想连续性,当遇到××的词语,请你们尽情发挥想像力,一定有我想表达的意思。

以下我会就刘版主的文章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请刘版主回答:

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请问刘版主“新兴”的时间是何时?是否如“三足兄”所说的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由于普洱茶市场的扩大,对于老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至90年代中期,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时,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并逐渐扩散到广西、云南等地区。

由于对时间概念的差异,还请刘兄解释“老茶”的时间概念(5年、10年、15年)?

“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请问是那里来的投资商家?是广东本地的?香港来的?台湾来的?还是北京的无良×商?

    广东茶仓多选用租金低廉的防空洞或简易铁皮房屋与集装箱,各家入仓的手法有很大差异,但大多是采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在早期仓储经验不丰富的时候,很多仓主采用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为了迅速将茶品投入市场,在退仓时也采用速成的方法,利用高温烘焙或在铁皮房屋中以高温退仓。很多茶由于退仓技术不佳导致白霉无法退去,商家就采用湿布擦抹或水汽熏蒸的方法除去表面的霉霜以蒙骗消费者,丝毫不考虑内部的白霜依旧存在。此外由于茶品受潮较重又较少进行翻仓,长期受重压的广东湿仓茶大都饼身坚硬、变形严重。由于入仓时茶叶受潮,包装纸张容易损毁,很多茶是在入仓前剥去外包装材料,出仓后再重新包装;还有些茶则是由于包装纸张毁坏或其他原因,出仓后换包了其他纸张。

“广东茶仓,广东湿仓茶”

我很想清楚知道,刘兄所指的是“在广东生产的普洱茶”还是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

    “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高温快速发酵的茶品,茶面黑而不亮,叶底多会引高温快速发酵而炭化,口感缺少活性和香气,锁喉感重,饮用后身体有的显燥热感。由于山体渗水,防空洞中存储的茶叶大都带有刺鼻刺口的土味;而高温的铁皮房屋和集装箱中“焗仓”的茶则汤水薄硬。总体而言,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与陈茶品质不佳,只有少数存储于楼房或地势较高的防空洞中的茶品质较好

“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少数”“不佳”“较好”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个这样的茶仓,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的茶仓仓储环境,是如何的环境“不佳和较好”,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由于茶品在恶劣的环境中备受摧残,广东茶仓的茶品虽然颜色转红,但仓霉味、泥土味重,茶汤较薄硬,完全没有香港茶仓的香气和滑润。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很多新近加入的普洱茶爱好者将广东仓储的品质当作陈年入仓茶的标准,因而对湿仓茶十分排斥。因此,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请问刘版主这句话的意思是广东茶仓工人对茶品进行干预,还是在受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指使下进行干预的?

“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请问刘版主“目前”是指公元“····年”?

以上是我对刘版主“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的理解和疑问,还请刘版主对以上提问清晰的问题进行回答,  还望刘兄请勿(“兄说话支支吾吾,讲到关键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摘自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第24楼)

热切期盼!

[此帖子已被 天龙竹 在 2006-9-17 22:04:46 编辑过]


刘兄:支持您!不要再理这种胡搅蛮缠的人,干正事去,多回答斋友的诚意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0 小时

在线时间

33

回帖

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06-9-1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colors 发表于 2006-9-17 22:11:33 :
引用
原文由 天龙竹 发表于 2006-9-17 22:03:08 :
引用
原文由 三足蟾 发表于 2006-9-17 18:54:50 :

实在看不下去,讲两句,支持一下牛牛。

牛牛的原文是讲(注:括号中为原文引用):
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因为:港仓老茶供不应求(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盘商在粤建仓(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

“新兴”就是(90代中期)?盘商在粤建仓“是那里人的盘商?北京?

然而:急功近利,高温湿仓(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
所以: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

是“盘商”急功近利,欲速不达,‘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但是:必须要甩货
所以:冒充(注意原文中老茶的引号)老茶上市(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

是“盘商”必须要甩货,‘盘商”是那里人?北京?

又因为:港仓老茶少见(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
推出:新手缺乏标准样本建立正确知识而容易上当受骗,茶商将上述“老茶”以陈年入仓茶卖给新手
同时:这样的广东仓茶难以下咽
所以:新手“对湿仓茶十分排斥”
并且:(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松兄等人认为牛牛:
1、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完全是罔顾事实
对应牛牛原文:是抑广东仓而扬香港仓,而不是抑广东扬香港,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由于“90年代中期”至最近两三年流行放干仓之间的十多年时间中在广东客观存在的高温湿仓的事实,广东仓成为一种和地域相关的特定湿仓的称谓,有何不可呢?比如“意大利面条”和“中国面条”,难道意大利人在中国做的番茄酱汁空心面条就是中国面条?
所以,说牛牛有意抑粤(广东)扬港(香港)已经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2、广东业界将这种简单、粗放的泼水发酵工艺改良为合符饮用卫生,有严格加工标准的熟茶生产工艺;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
这个问题不在讨论的范围。即使“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的前提成立,也不能说牛牛原文里面提到的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好事情吧?呵呵。事物是螺旋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要有扬弃的观点。讨论高温高湿的广东仓是否是熟茶产生的经验性基础,和牛牛原文认为广东仓茶不好的观点,即不矛盾,也无直接联系,何必要在这里讨论呢?为广东茶高温高湿找个历史上还是“有点意义”的立足点?呵呵

3、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
从时间上看,“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与牛牛原文所述90年代中期到最近两三年前以高温高湿为特点的广东仓盛行,不正好是吻合的吗?

4、其间出现的情绪化倾向明显的语言就不论了,至于一再的、多次的说“有机会到芳村走走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是经过全国人民大讨论后得到的结论,自然没错,可是两点:1、到芳村多走走就可以掌握真理?那为什么那么多经常逛芳村的人还是经常上当受骗?2、不到芳村多走走就没法掌握真理?香港、台湾喝茶多年的老伯真是可怜啊,呵呵。

总结:
1、牛牛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在广东存放的纯干仓茶是不好的,对吧?他说讨论的话题是有特定范围的: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以冒充港仓老茶为目的的高温高湿仓,这些仓多建在广州。
2、松兄等,除了邀请牛牛经常去芳村走走,教育牛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谅了牛牛的无知,用颜色特别标注一些词语片断,称呼牛牛为刘大学士之外,特别不能忍受的是:认为牛牛的标题对现在的市场上从广东出来的茶构成了打击。这个问题请参考上一个问题。
3、那么,撇开这些情绪化的你来我往,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兴茶仓”中的“新兴”这个词。这也是松兄认为牛牛最错误的地方。还是参考总结的第一个观点,牛牛讨论的是“新近10余年来以广东新兴湿仓冒充港仓的老茶”。谁都知道普洱这东西有个市场后效应,你入干仓两三年的茶,拿出来都不好意思叫入过仓吧?这还是新茶。普洱的概念不是压成饼的茶。时间是它市场价值的关键。那么,讨论这个在冒充港仓老茶的概念下的广东新兴茶仓有什么问题呢?呵呵

反驳,反诘,辩论,漫骂,均可,但是要有的放矢啊,要让人觉得逻辑不清,思维混乱,气势汹汹却又言之无物就不好了吧?

总结以上的结论:“茶仓”不是广东造的,是茶商在广东地区投资建造的,如果我投资在北京卖“徦酒”就说成北京人卖“徦酒”这种论据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清楚知道,是什么茶商在广东造仓?是广东人?北京人?香港人?还是台湾人?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8:58: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三足蟾 在 2006-9-17 19:00:41 编辑过]


先跟各位理事版主们打个招呼,我会在以下的发言里当遇到贬义词的时候,会使用×来代替,以免落下个“骂人踢场子的”的罪名,为了使发言的内容保持本人的思想连续性,当遇到××的词语,请你们尽情发挥想像力,一定有我想表达的意思。

以下我会就刘版主的文章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请刘版主回答:

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请问刘版主“新兴”的时间是何时?是否如“三足兄”所说的背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由于普洱茶市场的扩大,对于老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至90年代中期,仅依靠香港存茶的供给已经不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时,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开始在广东深圳、肇庆等地开设茶仓,并逐渐扩散到广西、云南等地区。

由于对时间概念的差异,还请刘兄解释“老茶”的时间概念(5年、10年、15年)?

“很多投资普洱茶的商家”,请问是那里来的投资商家?是广东本地的?香港来的?台湾来的?还是北京的无良×商?

    广东茶仓多选用租金低廉的防空洞或简易铁皮房屋与集装箱,各家入仓的手法有很大差异,但大多是采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在早期仓储经验不丰富的时候,很多仓主采用人工洒水、提高仓库温度的方法对茶品进行快速发酵。为了迅速将茶品投入市场,在退仓时也采用速成的方法,利用高温烘焙或在铁皮房屋中以高温退仓。很多茶由于退仓技术不佳导致白霉无法退去,商家就采用湿布擦抹或水汽熏蒸的方法除去表面的霉霜以蒙骗消费者,丝毫不考虑内部的白霜依旧存在。此外由于茶品受潮较重又较少进行翻仓,长期受重压的广东湿仓茶大都饼身坚硬、变形严重。由于入仓时茶叶受潮,包装纸张容易损毁,很多茶是在入仓前剥去外包装材料,出仓后再重新包装;还有些茶则是由于包装纸张毁坏或其他原因,出仓后换包了其他纸张。

“广东茶仓,广东湿仓茶”

我很想清楚知道,刘兄所指的是“在广东生产的普洱茶”还是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

    “欲速则不达”正是这类早期广东茶仓的写照。高温快速发酵的茶品,茶面黑而不亮,叶底多会引高温快速发酵而炭化,口感缺少活性和香气,锁喉感重,饮用后身体有的显燥热感。由于山体渗水,防空洞中存储的茶叶大都带有刺鼻刺口的土味;而高温的铁皮房屋和集装箱中“焗仓”的茶则汤水薄硬。总体而言,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与陈茶品质不佳,只有少数存储于楼房或地势较高的防空洞中的茶品质较好

“广东多数的茶仓仓储环境”“少数”“不佳”“较好”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个这样的茶仓,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很想清楚知道广东在什么时期有多少的茶仓仓储环境,是如何的环境“不佳和较好”,所占比例多少?请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及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是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由于茶品在恶劣的环境中备受摧残,广东茶仓的茶品虽然颜色转红,但仓霉味、泥土味重,茶汤较薄硬,完全没有香港茶仓的香气和滑润。近年来早期香港茶仓的茶品较为少见,很多新近加入的普洱茶爱好者将广东仓储的品质当作陈年入仓茶的标准,因而对湿仓茶十分排斥。因此,少数商家及私家存放干仓普洱茶就流行起来。

“ 在广东茶仓中受到过多人工干预下的茶品”请问刘版主这句话的意思是广东茶仓工人对茶品进行干预,还是在受一部分“在广东投资设厂的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和北京的无良×商”?指使下进行干预的?

“目前普洱“老茶”市场上的主力产品”请问刘版主“目前”是指公元“····年”?

以上是我对刘版主“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的理解和疑问,还请刘版主对以上提问清晰的问题进行回答,  还望刘兄请勿(“兄说话支支吾吾,讲到关键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摘自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第24楼)

热切期盼!

[此帖子已被 天龙竹 在 2006-9-17 22:04:46 编辑过]


刘兄:支持您!不要再理这种胡搅蛮缠的人,干正事去,多回答斋友的诚意提问.
请刘兄对本人问题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07

652 小时

在线时间

3581

回帖

金牌会员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9807

Medal No.6

QQ
发表于 2006-9-1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广东仓”又不是指广东人,天兄又何非要对地域加上人群。

其实,在《话说普洱茶》有很多的茶可以说的,看兄的发言共38篇,大多都在这个帖子里,实在让人不懂。

看兄的茶识也属“大虾”级的,应该把兄的茶识用到传播上,而非在此以茶论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4-17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