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Lyodi

滇茶基础——《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复制链接]

73

3 小时

在线时间

13

回帖

会员

积分
73
发表于 2006-9-5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松涛烹雪意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3 小时

在线时间

13

回帖

会员

积分
73
发表于 2006-9-5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松涛烹雪 发表于 2006-9-4 13:19:07 :
建议大家都好好看看:http://www.puerh.cn/forum/ShowPost.asp?id=10122

我把文章转贴出来让大家看看。。。。下文由中普原理事“饮者”原发

 

 

关于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

及广东普洱茶发展简况

 

广东是茶叶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茶叶消费省,而且是茶叶出口的重要口岸。广东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普洱茶的生产历史已有50多年,可以说,普洱茶熟茶工艺起源于广东。

一、广东普洱茶发展及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研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茶叶产销发展较快,尤其是茶叶出口快速发展。广东的茶叶出口由成立于1952年的广东茶叶公司负责经营。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普洱茶由广东口岸集中出口,并以出口原料茶(青茶)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是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由于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对普洱茶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四、五十年代,香港茶商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地窖的特殊温湿环境,人工促进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发展,至五十年代后期,香港的茶楼以普洱茶为主,占了60%以上,而消费者又喜欢喝有陈香味红汤褐底的熟普洱茶。

由于香港地价昂贵,地窖式小作坊的普洱茶加工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市场对“普洱熟茶”日益增长的需要,解决供需矛盾,加快普洱茶的熟化醇化过程。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香港茶商将普洱青茶放入地窖中催熟的做法中得到启发,于1955年成立普洱茶攻关小组,从事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研究。

二: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研制及工艺流程

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攻关小组由袁励成、曾广誉、张成等同志组成,负责收集整理散存于港、澳等地茶商有关普洱青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并参照香港茶商贮存的具有陈香味、红汤的普洱茶样,在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的大冲口简易仓库进行发水发酵试验。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研究,于1957年获得成功,大大缩短了之前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陈化过程和时间,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工艺主要流程为:

晒青(有时也用烘青)毛茶原料——润水——渥堆——翻堆(解块)——摊晾——起堆——筛分——拼堆——装包——贮旧——成品。

其关键工序是渥堆,包括加水量、温度及发酵度的控制。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于1957年开始利用此项技术在大冲口仓库进行普洱茶发水批量加工,并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普洱熟茶从此诞生。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品质汤色红浓、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和)、叶底黑褐,存放一段时间后陈香明显,特别适合港澳及东南亚、日本市场消费者的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广东普洱茶的出口及人工加速发酵工艺技术的传播

广东普洱茶的原料比较复杂,以广东大叶青茶为主,还有其他产区的中小叶种,也有进口茶。港澳及东南亚市场主要以大叶种为主,日本以大叶种拼中小叶种为主,产品有散茶、熟饼,也有“青饼”。至1965年普洱茶出口已达572公吨。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边生产边改进工艺,边组织扩大生产,并于1970年建成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简称河南茶厂),进行普洱茶加工,以满足出口的需要。当时生产的饼茶称“广东饼”,也称广云贡饼,很受港澳市场追捧,广东的普洱茶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大幅增加。至1974

发水加工普洱茶1000多吨。随着出口量的不断扩大,为了解决普洱茶加工场地的不足,省公司生产扩大到属下英德、肇庆、四会、韶关、惠阳等支县公司生产,产量快速提高,1975年出口达1235吨。1980年开始,普洱茶的生产从手工操作转入半机械化生产,1983年加工出口达3858吨。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由于普洱茶生产原料短缺,省公司又从越南、缅甸进口青茶,进行拼配加工普洱茶,使普洱茶出口得以持续增长。

云南省有关方面得知广东人工快速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获得成功的喜讯后,于1974年派昆明茶厂吴启英,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等技术人员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第二茶厂学习此技术,并将“发水茶”技术带回云南。从此,云南开始效仿广东做法进行加速发酵工艺试验,以后逐步在云南推广和完善。云南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原料优势,使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这一事实在雷平阳所著《普洱茶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及刘勤晋所著《中国普洱茶之科学读本》(广东旅游出版社)中均有记载阐述。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首创的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属于保密技术,至今国家仍未予以解密。因此,当时技术都是通过省茶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技工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的,并未将此技术加以总结形成任何文件,直至1984年才形成内部保密技术资料。

1984年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在英德召开普洱茶专业会议,对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和出口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今后的生产计划做了详细安排,并邀请省茶科所、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参与进一步深入研究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变化及卫生等深层次问题。

以上一段历史根据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有关历史资料及参与研究加工工作了解这段历史的广东老专家、老师傅回忆口述整理而成。知情人有:吴子先、丁俊之、薛秋祥、张成、林茂河、徐福祥、梁振龙、田洪恩、汤桂林、周继红等。

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技术即“熟普”加工工艺技术,是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40年前发明的专利技术,是广东老一辈茶人的心血和贡献。如当时有专利制度的话,肯定可以申请工艺技术专利。望有关部门在编教科书或写普洱茶的发展史时,实事求是,不要忘掉广东的历史及其贡献特别是首创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加工生产熟普洱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38 小时

在线时间

28

回帖

会员

积分
79
发表于 2006-9-6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广东仓何来勐海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9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2281

回帖

超级版主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5759

Medal No.6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松涛烹雪 发表于 2006-9-4 13:12:51 :

只要有普洱茶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仓储不同的茶品,也会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不独广东,香港、台湾乃至云南都有这种情况,更何况泼水快速发酵做旧乃港人的始创(今天的香港茶人对湿仓茶、有霉味的茶品仍趋之若鹜就可见一斑),倒是广东业界将这种简单、粗放的泼水发酵工艺改良为合符饮用卫生,有严格加工标准的熟茶生产工艺,为现代普洱茶今天的恢宏局面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刘先生在自己《茶藏(三)广东等地的新兴茶仓》 的文章里以偏盖全,在毫无事实分析和数据统计支持的情况下,毫无逻辑地将广东茶仓定义为劣质茶品仓储地。是对广东业界的抹黑,是不负责任的提法。


广东与香港、澳门两地争“熟茶工艺发明权”已经很久了,但讲历史是要有实证的。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广东发水茶是在香港、澳门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段历史,不仅有文字、有当事人健在,还有无数的茶品的实物证据。

而您所引文中,在举例和列数字中,混淆了传统普洱茶、发水茶、熟茶、广云饼、粤毛青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都讲不清楚的文章,我不认为有说服力。况且,要讲这个历史问题,还需要人证、物征具全吧?把熟茶技术成型的年代提升至1957年,请问有哪款茶品可以证明?不要忘记广东毛青、广云饼都属于青茶范畴,文中所谓1000多吨的产量不要误会是发水熟茶,这些茶是在后期主要才经香港、澳门等地入仓做熟的,而出口到东南亚的由于当地没有入仓所以至今还是青的。

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您好象根本没有读明白本文我讲的是什么?我是在讲仓储的优劣,不是讲熟茶算谁的发明。所以请不要拿几十年前的旧工艺混淆90年代的广湿仓。即使将来广东能够挣得熟茶的发明权,就能够代表现在广东防空洞、集装箱、铁皮房湿仓仓储是优秀的么?广东仓的优劣,消费者自有认同。在入仓工艺一脉传承的香港,茶不会还在白毛毛、仓味刺鼻、没有陈香产生的时候就拿出来卖。而市场上多数的广东仓储茶品,陈香、甘醇、厚滑就不必讲了,能够不带白霜、不带霉味土味又能有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15 小时

在线时间

119

回帖

会员

积分
319
发表于 2006-9-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路英雄还是继续讨论仓储,莫跑题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9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2281

回帖

超级版主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5759

Medal No.6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松涛烹雪 发表于 2006-9-8 15:49:03 :
刘先生恐怕也没理解我所讲的意思。你如果不是根本没考察过粤港的茶叶市场,对实际情况毫认识,就是有意混淆视听,有意抹黑!否则很难想像一个所谓“资深茶人”,“普洱茶网站版主”会把“湿仓茶”等同于广东茶仓。

在此请您读懂我文章中广东茶仓的分类后再开口评论。我对仓储的认识,是在实践考察以及同广东、香港那些经营普洱茶、放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盘商朋友们的交流中获得的。不知您是否有自己放过大茶仓?有放过几种仓?放过几年仓?若您是放仓的行家,可否给大家讲讲,各种工艺、等级、季节的原料应该如何进行放仓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0 小时

在线时间

17

回帖

会员

积分
65
发表于 2006-9-1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刘野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9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2281

回帖

超级版主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5759

Medal No.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松涛烹雪 发表于 2006-9-9 12:39:55 :

素闻刘先生的大言不惭,今天终于有幸见识!请问您所说“,,,广东、香港那些经营普洱茶、放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盘商朋友们,,,”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茶是否全部都像你说的那样“湿仓存茶”?在现在的广东市场这样的茶品又占几成呢?老朽不才,只是区区广东某茶厂发酵车间一退休工人,不敢以专家自称,加之打字缓慢,讲解就免了。还请刘先生为我以上的问题作答吧。

[此帖子已被 松涛烹雪 在 2006-9-9 1233 编辑过]


兄说话支支吾吾,讲到关键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按道理这样子我本不必回复你的。你问人家名字本身更是无理要求,人家是业界盘商,您“区区广东某茶厂发酵车间一退休工人”是否认得他们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是我可以随便公布给你的。在网络上,不公布自己名字确要打听别人,这种行为也是失礼。但你既然问了,我讲新、瑞、荣、仙等几家字号,您应该了解是谁吧?

还是请问你:若是发酵车间的职工,或许在发酵环节有所心得(当然,你还没有告诉我是发酵红茶还是什么别的茶)。但究竟有没有放过仓?有没有在广东、深圳、香港的各种仓储经验?有没有各地毛青、不同等级、不同加工工艺茶品的放仓经验?可否分享一下?批判别人,总要拿些实证出来吧?这样我也好学习学习,同时也莫让观众觉得您是在取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9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2281

回帖

超级版主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5759

Medal No.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应该见过肇庆洞中的茶,也有看过市场上的老茶是干是湿。但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客观事实都不肯承认,我就没法同您讨论了。您讲的大户没有错,您自己也称他们是"仓茶大户",我还要加一句,他们多是新兴的大户,早期的陈年茶仓储并不关他们的事,他们也没有放出多少优质的入仓茶。们的广东仓茶占据目前陈茶市场的主流,您怎么就把这些茶都忽略了?况且,在饮用陈年茶的香港,坚持传统放仓技术的商家也不在少数。有规模的放干仓只是最近两三年的事,请您再读懂我写的文字,不要拿新茶和那些经营茶叶没有多少年的新兴盘商来混淆“陈年茶仓”的概念。

您对香港茶仓的评价我无法认同。各家仓储的确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丰富并且类似的经验与技术。如果没有努力的人工掌控,那么几乎所有的入仓茶都只能坏死。你说“退仓也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但“对不同仓储质量的茶品进行分拣,另置于较为通风干燥的仓库进行存放”本身就是退仓,不退仓的茶一片白毛毛,商家能够推销出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0 小时

在线时间

33

回帖

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06-9-1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松涛烹雪 发表于 2006-9-12 16:58:58 :
引用
原文由 Lyodi 发表于 2006-9-11 14:55:40 :

兄说话支支吾吾,讲到关键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按道理这样子我本不必回复你的。你问人家名字本身更是无理要求,人家是业界盘商,您“区区广东某茶厂发酵车间一退休工人”是否认得他们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是我可以随便公布给你的。在网络上,不公布自己名字确要打听别人,这种行为也是失礼。但你既然问了,我讲新、瑞、荣、仙等几家字号,您应该了解是谁吧?

还是请问你:若是发酵车间的职工,或许在发酵环节有所心得(当然,你还没有告诉我是发酵红茶还是什么别的茶)。但究竟有没有放过仓?有没有在广东、深圳、香港的各种仓储经验?有没有各地毛青、不同等级、不同加工工艺茶品的放仓经验?可否分享一下?批判别人,总要拿些实证出来吧?这样我也好学习学习,同时也莫让观众觉得您是在取闹。


就刘先生所说的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至今在一线盘商仍占一席之地外,其它两间:瑞、荣(其实是一个商号,在台闽籍商人),仙(在台陈姓茶商,早年居澳门)等则占今天广东大宗普洱交易不到千分之一的份额,即使在早期仓茶盛行的年代,他们的存放量和交易量也远远比不上“云*”,“联**”,“田*”等仓茶大户。可惜这些当年的仓茶大户至今不是纷纷转型就是日渐萎靡。刘先生所推崇备至的港仓茶,湿仓茶在广东早已日渐式微,江河日下,绝对不是广东茶仓的代表。

至于刘先生讲的做仓、放仓、退仓的技巧,本来就是别有用意的商人,故弄玄虚的说法。当年的港人是因为普茶廉价,才大量应用于酒楼和茶楼的供应。各家的仓储状态不一样,放仓的时间长短不一,根本就没有严格的标准可言。所谓退仓也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只不过是对不同仓储质量的茶品进行分拣,另置于较为通风干燥的仓库进行存放。放仓后茶质损害不大的,经过干仓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停止发酵,退去杂味和水分后出售。至于已经霉变的茶品,就只能放弃。

另,还有一点想告诉刘先生,你所提到的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因为同一年份同一型号的湿仓茶(这些茶大多放置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市场价格远低于干仓存放茶品的二分之一。

在下姓罗,对普茶发酵有一点点认识,不过即使和刘先生交流也是对牛弹琴。请刘先生原谅在下的无礼,我也原谅刘先生的无知,好吗?

 


就刘先生所说的新、瑞、荣、仙等几家,除了新(叶姓广东茶商),自办2000年后逐渐放弃湿仓,改为干仓存茶,至今在一线盘商仍占一席之地外,其它两间:瑞、荣(其实是一个商号,在台闽籍商人),仙(在台陈姓茶商,早年居澳门)等则占今天广东大宗普洱交易不到千分之一的份额,即使在早期仓茶盛行的年代,他们的存放量和交易量也远远比不上“云*”,“联**”,“田*”等仓茶大户。可惜这些当年的仓茶大户至今不是纷纷转型就是日渐萎靡。刘先生所推崇备至的港仓茶,湿仓茶在广东早已日渐式微,江河日下,绝对不是广东茶仓的代表。

至于刘先生讲的做仓、放仓、退仓的技巧,本来就是别有用意的商人,故弄玄虚的说法。当年的港人是因为普茶廉价,才大量应用于酒楼和茶楼的供应。各家的仓储状态不一样,放仓的时间长短不一,根本就没有严格的标准可言。所谓退仓也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只不过是对不同仓储质量的茶品进行分拣,另置于较为通风干燥的仓库进行存放。放仓后茶质损害不大的,经过干仓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停止发酵,退去杂味和水分后出售。至于已经霉变的茶品,就只能放弃。

另,还有一点想告诉刘先生,你所提到的叶姓盘商正对早年放仓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因为同一年份同一型号的湿仓茶(这些茶大多放置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市场价格远低于干仓存放茶品的二分之一。

在下姓罗,对普茶发酵有一点点认识,不过即使和刘先生交流也是对牛弹琴。请刘先生原谅在下的无礼,我也原谅刘先生的无知,好吗?

 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4-20 14: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